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輪轉一詞,取自於台語的「輪轉」(liàn-tńg)。一是認為,輪子在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擔任要角,舉凡當地會出現的大貨車、小貨車、人力拖車、電動拖車以及摩托車無不需要它的存在,彷彿它在某層面上也構成了此處。二是,輪子的轉圈就如同果菜市場般,日復一日地轉動著、運行著。最後,在果菜市場的人們不論聊天、買/賣菜、拍賣、廣播都是說著流利的台語,而「輪轉」(liàn-tńg)即為「流利」的意思。
這計畫致力於將果菜市場內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,並希希望觀看的人能初步了解這地方,理解這裡的人們、文化、建築,畢竟此處即將改建。再來,我也希望觀者能透過我的眼睛、作品,看到我在此處查覺的議題。並透過我微薄的能力、匪淺知識觀察到的議題,透過照片,表達給觀眾。或是拋磚引玉,引起更有能力的人再更深心地探討這些蘊藏在其中的議題。
2018年9月之前,我對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可說是一知半解,甚至是不曾聽聞有這場所。可是當我與朋友,半夜熱血地實地走訪兩三回後,則發現我對此地產生濃厚的興趣,一個坐落於台北市,半夜卻十分喧囂的地方與此城市的光景風格迥異。於是在深思幾回,與抱持著一股衝勁之下,我向台北農業運銷公司尋求紀錄果菜市場的同意,而很高興地當時的總經理,吳音寧女士,也很迅速地回應我,也在行銷課,謝淑華課長的幫忙下,這計畫才得以開始進行。
在拍攝初期,我的朋友們都會問我,「你怎麼想拍這計畫?」,其實,我也是思索了段時間,才能較好地回答這問題。初心很簡單,即是在這計畫之前,我的作品大多是以單張為題;而以一系列的照片訴說一段完整的故事,則是我想努力、練習的目標。此外,在這多數人都選擇以個人情感為題材的時代裡,我發現,我還是比較喜歡在這社會中找尋個人的意義,以及觀察這社會所發生的事情。而在踏入當地,及歷經一年的慢慢觀察後,也希望能將在其中觀察到的議題表現出來,雖然充分理解到以一己之力很難做出改變,但至少能讓更多人看見這些事情,進而喚醒人們的意識。而同時,我也希望能將此地的文化展現給對於此處不甚了解的人們觀看,且將此文化,包含它的歷史、建築、人文,透過我薄弱的力量記錄下來,畢竟,第一果菜市場也即將改建。
於是在開始拍攝此計畫後,我將自己丟到那幾乎與我同溫層作息日夜顛倒的環境,雖然距離完完全全理解其中的生態、運行方式遠遠不及在當地努力打拼多個年頭的人們,但我還是努力地、勤奮地試著去慢慢地了解當地的人、事、物,也嘗試著去了解所有人員所各司其職的事情,包含卸貨員、拍賣員、理貨員、承銷人員、托運工、行口攤販及北農員工的生活,即使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且不熟悉的資訊。但幸運地,在許多當地人的幫忙之下,也讓我逐漸勾勒出此地在我腦海的樣子,也讓我眼裡果菜市場的輪廓日益清晰。雖然果菜市場相當繁雜,人們在其中為了生活奔走的速度十分快速,但是我每每到那,心卻能平靜下來,且這地方也總能給我情感上逃離些煩惱的出口,於我而言,可說是逐漸形成另一個家。
而在影像上,也試著在這流動快速的地方捕捉每個特有的細節,並將屬於此地的人文、情感、風景於影像內一一描繪出來。同時也希冀自己能在影像與實踐上,承襲紀實攝影的精神,將能看到、能想到的議題盡力地闡述於影像內,例如果菜市場的場地限制、勞動年齡層的問題、果菜市場的職業災害、勞工階層的獨有文化等。
而當然,希冀讀者在閱讀時能細細地品嘗本攝影集,慢慢地觀看照片所想要表達的事物。也希望讀者能更透過我的觀點,更進一步地理解這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地方,能粗淺地了解果菜市場這地方,理解這邊的人們、文化、建築,畢竟此處在七、八年的改建後,必會物是人非,而我能做的,就是把此處記錄下來。再來,我也希望觀者能透過我的眼睛,看到我在此處查覺的議題。我的能力所及與能做的,單純就是把這些以我微薄能力、匪淺知識觀察到的議題,透過照片,表達給觀眾,讓你們能跟我一樣,知道此處有這些事情。或是拋磚引玉,能引起更有能力的人再更深心地探討這些事。或許哪天,有看過我的作品或攝影集的人能做出實質的改變也不一定。
“閱讀《輪轉》的攝影集,總讓我想起,我第一次,凌晨去巡市場。
從夜色中,燈光昏暗閃爍的入口,經過地磅、行政大樓、檢驗室、冷藏庫,進入傘狀拍賣場內各區,
遇到來自全台灣各產地的蔬果,散發著各自的氣味
,而一台台拍賣機,圍聚著承銷人等,人聲鼎沸,
拍賣員此起彼落的喊叫,更像是市場的靈魂之聲……。
⋯⋯
我由衷期盼,透過《輪轉》這本紀實攝影集,能夠召喚更多各方好手,投入記錄的任務。
因為這裡,歷經四十多年的變遷,故事,說也說不完,講也講不盡,
而尚未被發現、被挖掘、被回憶的,還有好多好多,但時間,已經非常有限。
所以,來吧!有志之士們,趁著最後的機會,趕緊來重新發現,台灣最有歷史、也最具特色的農產交易場所。”
“這本攝影集不管是順著或倒著翻,都忠實呈現了市場裡的時間輪轉,
值得被推薦的原因,背後的意義不只是再現了食物到餐桌的過程,
從我的角度而言,更重要的是重新讓更多元的城市面貌被認同。
⋯⋯
放在一個台北市的尺度來看,萬華肯定是輸了,
每坪的土地單價再怎麼比較,也撐不起一棟台北 101。
可如果我們能把價值打開,其實大家都是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扮演好角色,一樣的。”
“Jerry立志要如實的紀錄這一切,不論鏡頭中出現甚麼他都堅定不移,不美化也不鄙視。”
欲購買攝影集,請來信告知:jerrythepopper@gmail.com